司马迁(前一四五或前一三五~前八七?),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他的呕心沥血之作《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是典型「生前低调,死后出名」的歷史名人。无声的他,在喧嚣嘈杂的岁月,坚持守护「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的人生哲学,后人颂扬的史圣,到底是用什么心情写下中国绵亘三千年的历史大作?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
逐利纷乱的俗世,司马迁坚持高洁的情操,面对宫刑的耻辱,仍一笔一墨地写下他心中的真英雄―伯夷、叔齐的身影;屈原、孔丘、荆轲的气度。司马迁把自己的心境也投射到书写中,这些令人激昂的豪杰,都有司马迁执着寧谧、坚忍不拔的影子。
司马迁每受一次的屈辱,就有人劝他放弃吧,放弃吧。他仍然挺直了腰杆,站好了位置,为了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不顾他人讥讽嘲笑,始终真心不渝地守着他对父亲的承诺。倾尽所有,只想写完一本书, 即便失去一切,就是要写完《史记》。
司马迁第一个学习的师傅就是爸爸司马谈,这个在长安做太史令的史官,是一个声名远播的大学问家,不仅常置身在当时的国家图书馆中,阅读大量的古籍,自家藏书更是汗牛充栋。
司马家族从周代就开始担任史官工作,如何当个好的史官,可谓是世代传承的使命。司马谈曾受教于三大名师「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因此,天象观测与历法、周易、道庄都难不倒他。司马谈博学多闻、热爱学习,展现对史官具有高度的工作热忱。太史令不治民,这个看似无实权的职位,却是掌管国家典籍和天文历法的官员,更是保存国家文化与史实最重要的关键人物。
司马迁从小在父亲的家学薰陶下,史官完美的形象烙印在司马迁心底。父亲是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说起民间传闻,更是触动司马迁对文学、史学的求知欲。年少的他,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常常把自己听到的传闻,说给乡里同伴听,充满历史的神秘故事,都让同行者听得津津有味、欲罢不能。
司马谈有投资家的眼光,他立志要写出一本跨世代的史书,因此,除了靠自己力挺,还要有计划、有目标地栽培自己的儿子。他思想先进也时髦,早有培养出接班人的念头,他请来当时最牛逼的名儒孔安国、董仲舒,让两位名声响噹噹的大师教司马迁做学问。两位先生人品高、学问好,孔安国开创古文经学,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纲五常」,是汉代文坛巨擘。孔安国为司马迁打下古文写作的基石,董仲舒教导司马迁《春秋》的内蕴,不仅让司马迁开展知识的眼界,更带给司马迁端正思想与君子人格的奠基。司马谈栽培儿子的用心良苦,不只传递公正耿直、眼光精准的身教,也期待未来儿子能克绍箕裘,继承史官之业。
司马谈对司马迁的史观养成记,不只要他读万卷书也要他行万里路。父亲知道,要让司马迁成为中国历史上无人能比拟的史官,对他的教养就要不一样。
司马谈先让司马迁实现外出游历天下。一个人对世界的了解,无非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直接经验,一个是间接经验。读书是让他理解世界的样貌,因此,司马迁年十岁就能背诵古书,透过读书长期累积丰富的知识,无论是《春秋》、《尚书》、《左传》、《国语》等,都是他琅琅上口的,但要成为出类拔萃的太史令,只有间接经验仍无法撑起司马迁史家的高度与亮度。
最快的方式,就是让他去游历天下。司马谈送给弱冠之年司马迁的生日礼物,就是让他真实地大江南北走一回。他告诉司马迁,你不只要玩得有深度,还要带回写史的任务:从游历的过程获取当地人口口相传的故事,最重要的是,验证书中知识的真伪。司马迁的游历的不仅是风景,重要的是他所游历的足迹,都是他完成史记的素材,用心观察历史留下的可考细节、认识大人物的后代子孙,找到更足以采信的史实,边走边了解当地的风土民情,结交不少民间友人,接触广大庶民的经济生活,体会到社会百姓的思想、感情、想望,对未来自己完成史记有极大的帮助。
司马谈要司马迁透过游历,真正体会一个史官的价值,从游历中自我追寻,也找到写史的意义。司马迁「三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嶷,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戹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司马迁三十岁时全国走一回,来一遍的深度之旅,不只是南游江淮地区,还登会稽山,甚至探察禹穴,也观览九嶷山,泛舟于沅水、湘水之上;接着,北渡汶水、泗水,在齐、鲁两地的都会研究学问,并为了考察孔子的遗风,在邹县、峄山行乡射之礼;他在于鄱、薛、彭城时,遭逢苦难试炼,经过梁、楚之地,最后回到家乡。
这次游历的生活,让司马迁在孔子家乡邹鲁寻找素王留下的遗蹟,明白平民教育改革的意义,也在汩罗江边缅怀屈原为国为家愁闷的真挚情感,以及不被重用的忧郁,更在楚汉相争的古战场凭吊英雄豪杰,如今多是黄土一培,抑或是无人闻问的灰飞湮灭;到姑苏眺望范蠡泛舟的五湖风光;到淮阴访查韩信的发迹故事;到丰沛探查刘邦、萧何的故乡,探看一代英雄的发迹;到楚地访看春申君的宫殿遗址,春秋公子养世的风范充于胸臆;到薛地考察孟尝君的封邑,多少人生起伏都在念头之间︙︙前人留下的点点滴滴,在遍布的足踏中,他明白孔子说的,史官重于史德,如何还原历史真实,如何给予贤士一个定位,都是自己未来写史的核心价值。
这次的出走,促使司马迁大量积累知识,开拓视野胸襟,更看出司马谈对儿子成为一代史官的培育不只是用尽心力,也是下了重资血本的育史计划。
乍一提巨鹿之战,可能很多人还不太知道,可是要说起破釜沉舟的故事,很多人就会恍然大悟了。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这一战让项羽一举成名,他杀秦将苏角,俘获大将军王离,涉间不降自杀,迫使章邯...
司马迁 2020-11-17 16:53:41司马迁是哪个朝代的人:司马迁,汉朝人,是汉代著名的史学家和科学家,汉景帝中元5年(前145年)生于左冯翊夏阳县的一个农村(今陕西韩城县南芝川镇)。父亲司马谈,也是汉代有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生前...
司马迁 2020-11-17 16:42:48先秦时还没有中国人民这个词,当时中国和人民都是单独使用,词义也不同于今天。中国本意是指京城,如《诗经大雅民劳》云: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毛诗传就训释为:中国,京师也。后来,中国&...
2020-11-17 16:33:38司马迁后裔为啥改姓同、冯?韩城市嵬东乡徐村住有冯、同二姓,均自认为是太史公后裔。因为司马迁受宫刑,后人为避祸,改了姓氏:在司马的“司”字左边加一竖,成为“同”字;在“马”字左边加两点,...
司马迁 2020-11-17 16:30:22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带兵三万,攻打匈奴,打了个大败仗,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利逃了回来。李广的孙子李陵当时担任骑都尉,带着五千名步兵跟匈奴作战。单于亲自率领三万骑...
2020-11-17 16:23:16傅皇后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这世界她曾来过,可以说名噪一时、一路花开,但她走时却有些悲凉。她的一生荣耀过,但却如昙花一现,让人艳羡也让人叹息。在那...
2020-07-25 15:14:22标题:汉高祖刘邦为什么要杀救命恩人?难道一心想求死?在传统争霸天下,互为敌手的两方在决出成功着后,势必要面临一种状态,那即是成功者会如何对失利者的下级。而非常首先开启争霸的即是楚汉之...
2020-07-25 15:14:22作为东汉最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班固赢得了后世学者的广泛赞誉。在史学界,他与司马迁一起被称为“班马”或“马班”;在文学界,他又与扬雄、张衡一起被称为“班扬”、“班张”,也有人将他...
班固 2020-07-25 15:14:22《史记吕太后本纪》是史记本纪的第九篇,是史记中唯一一篇单独为女性作的传记。《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汉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编排人物传记时显示出高超的技巧,使它...
2020-07-25 15:14:22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吕后。吕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八月,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太后、大汉王朝的实际统治者吕雉在长乐歌去世。吕后去世后,丞相陈平、太尉周勃、将军灌婴,...
2020-07-25 15:14:22高琼是北宋时期大将,生的威武勇猛,所以少年时代就离家从军,现在北周军队当兵,后过渡到大宋,在宋朝历龙直指挥使、保大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忠武军节度使。琼祖籍燕地,父亲高乾追赠为尚书令、冀国公,高家在五代的时候迁居到后来的居住地亳州蒙城。高琼曾
◆武惠妃为什么深得唐玄宗喜爱?从史书中究其原因 ◆司马懿诛杀曹氏宗族五千余人,为何曹操的老部下选择无动于衷? ◆明朝“高考”的哪些趣事儿:加试“体育”,还有人因为名字丢了状元 ◆大秦帝国之裂变和大秦赋,《大秦帝国之天下》为什么改名成了《大秦赋》? ◆一代始皇帝到底有多伟大?都做了哪些贡献? ◆秦始皇陵为何至今不敢挖 隐藏着什么惊天秘密 ◆唐肃宗李亨章敬皇后为何只活了18岁?唐代宗生母介绍 ◆柴荣是什么朝代的,为什么能当上皇帝,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