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刘邦为什么要杀樊哙?仅仅因为一纸诉状吗?
刘邦之所以要杀樊哙,绝非是受到奸人蛊惑,也不是老糊涂了,而是刘邦手握樊哙即将谋反的真凭实据。
一些人印象中的刘邦是大大咧咧不拘一格的,实际上的刘邦从来都很谨慎。韩信、陈平的被启用,都显示出了刘邦的谨慎。
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是时万石君奋为汉王中涓,受平谒,入见平。平等七人俱进,赐食。王曰:“罢,就舍矣。”平曰:“臣为事来,所言不可以过今日。”于是汉王与语而说之,问曰:“子之居楚何官?”曰:“为都尉。”是日乃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
陈平手握魏无知的推荐信,汉王刘邦也仅仅是好吃好喝地招待了陈平而已。直到陈平献上直取彭城的妙计,刘邦才问起陈平在西楚的官职,而后在陈平原官职之上加上更为亲近的“参乘”,让陈平以都尉之职负责“典护军”。
刘邦之所以重用陈平,一是因为陈平所献之计果真巧妙,二是因为陈平在一向吝啬封赏的项王麾下便是中高级军官,足以证明陈平是有才学的。
即便如此,刘邦接到周勃、灌婴等人的举报之后,仍旧对陈平心怀疑虑,召举荐陈平的魏无知来询问陈平的为人。
汉王疑之,召让魏无知。无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已之行而无益处于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顾其计诚以利国家不耳。且盗嫂受金何足疑乎?”
不过,或许魏无知不敢对陈平的人品打保票,所以魏无知在接到刘邦问询时巧妙地避开了陈平的人品。
在一些人眼中,刘邦用人是不管该人品行的,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刘邦其实也有道德洁癖,只是没有非常明显地表现出来罢了,所以魏无知的回答并没有让刘邦满意,为了弄清真相,刘邦叫来陈平,开门见山。
汉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
最后,得到陈平的圆满解释之后,刘邦才继续重用陈平,但或许也因为陈平“受金”之事,刘邦提“汉初三杰”概念时才没把陈平计算在内。
同样地,刘邦起用韩信时是挺大胆的,但汉军在韩信之前从来就没设置过“大将”一职,“大将”的具体职责也是不明朗的,从登坛拜将时刘邦问计韩信的记载来看,“大将”很可能是高级参谋的代名词。
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
在韩信讲了还定三秦乃至东争天下的计策之后,刘邦很满意,但也并没有把军权交给“大将”韩信。
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合齐、赵共击楚。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从还定三秦到东取彭城,韩信从来都没有执掌一军的时候,这一段时间里,韩信所能做的,就是献计献策,位高而军权不重。
韩信的独立掌军,还是在下邑画策之后。
(汉军)至彭城,汉败而还。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汉王乃遣随何说九江王布,而使人连彭越。及魏王豹反,使韩信将兵击之,因举燕、代、齐、赵。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先后得到夏侯婴、萧何、张良三人的保举,韩信才有机会独立领兵作战,第一战则是攻击反王魏豹,一个既重要也不是特别重要的工作,在韩信出色地完成灭魏国的目标之后,韩信才从位高军权不重的“大将”成为第二战场的总司令,接连打下了代国、赵国和齐国。
同样地,对待诸侯和功臣的谋反,刘邦也是很谨慎的。
赫至,上变,言布谋反有端,可先未发诛也。上读其书,语萧国相。国相曰:“布不宜有此,恐仇怨妄诬之。请系赫,使人微验淮南王。”淮南王布见赫以罪亡,上变,固已疑其言国阴事;汉使又来,颇有所验,遂族赫家,发兵反。反书闻,上迺赦贲赫,以为将军。
贲赫到刘邦跟前举报淮南王英布谋反,刘邦并没有相信,而是跟萧何商量。
萧何也是很谨慎的人,萧何认为,淮南王英布应该不会这样,恐怕是贲赫和淮南王有仇,所以诬陷淮南王,但是,为了保险起见,在把贲赫关进监狱的同时,也要派人去查查淮南王,万一贲赫讲的是真的呢?
淮南王英布之外,对待昔日的大功臣日后的燕王卢绾,刘邦也同样是很谨慎的。
其(指卢绾)裨将降,言燕王绾使范齐通计谋于豨所。高祖使使召卢绾,绾称病。上又使辟阳侯审食其、御史大夫赵尧往迎燕王,因验问左右。绾愈恐,闭匿,谓其幸臣曰:“非刘氏而王,独我与长沙耳。往年春,汉族淮阴,夏,诛彭越,皆吕后计。今上病,属任吕后。吕后妇人,专欲以事诛异姓王者及大功臣。”乃遂称病不行。其左右皆亡匿。语颇泄,辟阳侯闻之,归具报上,上益怒。又得匈奴降者,降者言张胜亡在匈奴,为燕使。于是上曰:“卢绾果反矣!”使樊哙击燕。
经过多层查验,刘邦方才确信,卢绾果然是反了,于是派樊哙去击杀卢绾。
也就是在樊哙击杀卢绾之后,刘邦派周勃去夺樊哙的兵权,派陈平去斩杀卢绾,因为刘邦接到举报,说樊哙将在刘邦晏驾后兴兵击赵王刘如意。
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灭戚氏,赵王如意之属。
虽然史书用“恶”或“短”来形容举报人,但以刘邦对待英布、卢绾等人的反应及刘邦当时的身体状况来看,樊哙和吕氏结党之事当是千真万确的。
樊哙出征前,刘邦已在征讨英布时受了重伤,身体每况愈下,必将不久于人士。
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高祖问医。医曰:“病可治。”于是高祖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赐金五十斤罢之。
对于上边这段记载,我们通常的关注点都是刘邦的拒绝医治,但实际上,这里还隐含了一个重要的信息点,即刘邦的身体状况,只有刘邦自己请的医生和吕后请的医生才知道。
皇帝的身体状况是机密,刘邦自己请的医生自然不会往出说,举报樊哙的人根本不可能从刘邦的医生那里得知刘邦的身体状况,进而编出樊哙兴兵击杀赵王刘如意的话头。
因此,一定是樊哙真的和吕氏密谋了,吕氏知道刘邦很快就要翘辫子了,又恰巧樊哙手握重兵,于是吕氏和樊哙想趁此机会,一举灭掉赵王刘如意。
刘邦原本想重用樊哙以平衡军中势力,结果樊哙反而成了刘邦送给吕后的大礼包。这让刘邦怎么办?当然只好任由太尉周勃继续做大,于是派周勃去代替樊哙平燕,派陈平去斩杀樊哙。
高帝怒曰:“哙见吾病,乃冀我死也。”用陈平谋而召绛侯周勃受诏床下,曰:“陈平亟驰传载勃代哙将,平至军中即斩哙头!”
如果没有跟吕氏密谋这一档子事,刘邦的遗言中就会有重用樊哙的话了,刘邦派樊哙平定燕国时,已被刘邦任命为左丞相,看上去是有接替萧何的潜力。结果,就因为樊哙跟吕氏的密谋,刘邦只能选定辅佐刘肥的曹参作为萧何的接班人。
已而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顺便提一句,为什么刘邦会说“安刘者勃也”?
因为周勃是个胆小的人,他周勃清楚地知道,对待樊哙,刘邦都有后手,如果他周勃效仿樊哙,指不定会有哪个人跳出来,像他周勃取代樊哙那样取代他周勃,因此,周勃选择对刘氏忠心。
导读:明英宗朱祁镇杀于谦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不来的话,明朝就会理亏,从礼法上讲也是一件丢人的事情。卖国贼更为人所痛恨,实在不是没有来由的。一道难题摆在了于谦面前,他会怎么应对呢?这个在我...
2020-11-18 13:44:32傅皇后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这世界她曾来过,可以说名噪一时、一路花开,但她走时却有些悲凉。她的一生荣耀过,但却如昙花一现,让人艳羡也让人叹息。在那...
2020-10-21 15:49:14标题:汉高祖刘邦为什么要杀救命恩人?难道一心想求死?在传统争霸天下,互为敌手的两方在决出成功着后,势必要面临一种状态,那即是成功者会如何对失利者的下级。而非常首先开启争霸的即是楚汉之...
2020-10-21 15:49:14作为东汉最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班固赢得了后世学者的广泛赞誉。在史学界,他与司马迁一起被称为“班马”或“马班”;在文学界,他又与扬雄、张衡一起被称为“班扬”、“班张”,也有人将他...
班固 2020-10-21 15:49:14《史记吕太后本纪》是史记本纪的第九篇,是史记中唯一一篇单独为女性作的传记。《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汉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编排人物传记时显示出高超的技巧,使它...
2020-10-21 15:49:14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吕后。吕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八月,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太后、大汉王朝的实际统治者吕雉在长乐歌去世。吕后去世后,丞相陈平、太尉周勃、将军灌婴,...
2020-10-21 15:49:14高琼是北宋时期大将,生的威武勇猛,所以少年时代就离家从军,现在北周军队当兵,后过渡到大宋,在宋朝历龙直指挥使、保大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忠武军节度使。琼祖籍燕地,父亲高乾追赠为尚书令、冀国公,高家在五代的时候迁居到后来的居住地亳州蒙城。高琼曾
◆武惠妃为什么深得唐玄宗喜爱?从史书中究其原因 ◆司马懿诛杀曹氏宗族五千余人,为何曹操的老部下选择无动于衷? ◆明朝“高考”的哪些趣事儿:加试“体育”,还有人因为名字丢了状元 ◆大秦帝国之裂变和大秦赋,《大秦帝国之天下》为什么改名成了《大秦赋》? ◆一代始皇帝到底有多伟大?都做了哪些贡献? ◆秦始皇陵为何至今不敢挖 隐藏着什么惊天秘密 ◆唐肃宗李亨章敬皇后为何只活了18岁?唐代宗生母介绍 ◆柴荣是什么朝代的,为什么能当上皇帝,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