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昨天讲朱棣的时候提到他的两个谋士,一个是和尚道衍;另一个是相术大师袁珙。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道衍被后世称为黑衣宰相,他本名叫姚广孝,是长洲(今苏州)人。姚广孝1335年出生在一个行医世家,他们家在当地也非常的有声望,毕竟悬壶济世、救人于疾病之中的医者在哪里都会受到人们的尊重。但姚广孝对行医问药不感兴趣,对于四书五经之类的书籍也不感兴趣。在至正八年(1348年),姚广孝十四岁的时候,他做出了一个让家人非常震惊的事情,削发为僧,法名道衍。姚广孝就这样义无反顾地出家了,他是一名和尚不假,但他不是一个正常的和尚。别的和尚出家之后青灯古佛,没事的时候敲敲钟打打水,姚广孝出家之后确实学了一段时间的佛经,只不过后来的他又做了一件让人目瞪口呆的事情,去拜了道士席应真为师,学习阴阳术数。除此之外,姚广孝还学习兵法谋略,一个和尚学习这些东西不得不让人怀疑他的动机。姚广孝与老师往来交流长达20余年,确实结下了深厚友谊,两人乃是忘年之交的“忘形友”。 姚广孝虽然“遁入空门”,但他是一个三教(儒、释、道)皆通的大能。可以说诸子百家,姚广孝无一不通。
姚广孝只比明太祖朱元璋小7岁,也正赶上元末军阀割据的乱世,可是他却在乱世中没有施展出他才华。首先是每逢乱世都是人才辈出的时候,可能是当时谋士太多,姚广孝没有机会能脱颖而出。其次是,姚广孝投奔朱元璋,已经不是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所以姚广孝的才能不得发挥;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姚广孝觉得当时朱元璋已经平定天下,没有挑战性。最后就是他或许真的有“异能”,感觉属于他的时机未到。
随着姚广孝年龄的增长,他结交的人也越来越多,当时儒家、道家、佛家里面都有人和姚广孝关系不错,而这些人还都是领袖人物,比如宋濂。朱元璋在洪武八年(1375年)下令全国的僧人来礼部考试,姚广孝来到了京城,不过这次的考试姚广孝没有考中,还是经过高僧推荐才留在了天界寺内。
朱元璋的原配妻子马皇后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去世后,各地的藩王回来守孝,僧人们祈福。这对于姚广孝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当燕王朱棣走过他身边的时候,姚广孝说道:“燕王殿下,我要跟随你。”燕王朱棣很是不解问为什么,姚广孝说道:“我要送燕王殿下一顶白帽子。”可能很多的人不明白什么意思,白和王字组合起来就是皇帝的皇字。这是朱棣和姚广孝的第一次见面,姚广孝为了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也算是了一把,他对了,燕王朱棣返回封地时候带上了姚广孝,风云际会,龙虎相遇注定会发生不平凡的事情。姚广孝跟着朱棣回到了北京以后,每天只干一件事情,跑到燕王府劝燕王造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朱棣很苦恼,太平盛世,造哪门子反呢?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驾崩,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并实行削藩之策。周王朱橚、湘王朱柏、代王朱桂、齐王朱榑、岷王朱楩相继获罪,被废除藩国。姚广孝密劝朱棣起兵,朱棣道:“百姓都支持朝廷,怎么办?”姚广孝答道:“臣只知道天道,不管民心。”后来,姚广孝向朱棣推荐相士袁珙、卜者金忠,使朱棣逐渐下定决心。
姚广孝曾经对朱棣说过:“浙东袁珙,天下相法第一”。袁珙,字廷玉,他与姚广孝是同岁,1335年出生在鄞县(今浙江宁波)的一个官宦之家,也是书香门第。袁珙的祖父袁镛是南宋的进士,元朝灭宋以后,不肯为元朝服务,带着家里十七个人自杀身亡。他的父亲袁士元是元代著名的诗人。袁珙天资聪慧,学识渊博,后来四处游学,因其居住的房子被柳树围绕,自号柳庄居士。袁珙在普陀珞珈山遇到一名会看相的高僧,高僧和袁珙谈得很投机,且看他骨骼惊奇,是个修习相术的好苗子,收他为徒教授看相之术。但是修习的方法很特别,先是看太阳,看到眼花,然后进入到小黑屋里,小黑屋里有红豆和黑豆,准确找出红豆和黑豆。然后将五种颜色的纱挂在窗外,透过月亮辨别颜色。如果这两个场景能够准确无误的分辨出来,再相面。不过,看人也不是随便看的,要在晚上,点上两个火把,透过火把看人的形态气色,结合生辰八字,来预测人的命运。按照现在的话说,这应该是结合了心理学和面貌学的一种高深学问,袁珙将这门学问掌握的非常纯熟,可以根据一个人的相貌和精神状态,来推算此人未来的吉凶祸福,而且非常准确,可谓百不失一。
袁珙遇到姚广孝的时候,姚广孝还是一名嵩山寺的普通和尚。袁珙一见到他就觉得特别惊讶,直惊呼道:“是何异僧!眼睛三角,看起来像是病了的老虎没有杀伤力,实际上却是个嗜杀成性的,分明是刘秉忠那样的人啊!”刘秉忠是大蒙古国忽必烈幕府,以布衣身份参预军政要务,被称为“聪书记”。
姚广孝举荐袁珙,袁珙看见朱棣正与一些侍卫射箭喝酒便说:“殿下怎么能这样轻贱自己呢?”其他九个人都觉得这个人胡说八道,但是袁珙言辞恳切坚持劝说朱棣离开。朱棣回到王府询问袁珙为什么这么说他,袁珙说:“您现在是龙行虎步,日角插天,是太平天子的面相。在您四十岁的时候,须过脐,就可以当上皇帝了!”朱棣听了很高兴,但是他担心这些话被泄露出去,便把袁珙派到其他地方去了。
1399年(建文元年)六月,燕王府护卫百户倪谅告发朱棣谋反,朝廷下令逮捕燕王府官属。都指挥张信暗中向朱棣报信,朱棣便决定立即起兵,并以诛杀齐泰、黄子澄为名,号称奉天靖难。姚广孝则辅佐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
导读:曹操礼贤下士,渴望得到更多英才,为什么斩了自己看重的谋士许攸?“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在自己所写的《短歌行》中表示,自己愿意像周公一样礼贤下士,希望天下的英...
2020-11-16 11:49:44今天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鲁肃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要论起三国时期的谋士,有人第一反应就是卧龙凤雏,冢虎幼麟,当然,最初的时候水镜先生司马徽只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和庞统,司马懿...
2020-09-28 11:06:41三国时期,不仅盛产了吕布、赵云、典韦、关羽、张飞、马超等猛将,更诞生了司马懿、陈宫、周瑜等谋士。可以这么说,因为《三国演义》等书籍等影响,三国历史人物的知名度可以称得上古代最高的...
2020-09-04 15:31:59导读:朱高煦造反没被杀,却脑子抽筋给皇上来了个扫堂腿,连累10个儿子全被杀。以前读了当年明月的历史,总感觉那里面的历史人物棱角分明,似乎很好分辨,或许这不是,当年明月先生有意为之,只是想让...
2020-08-28 15:31:30导读:明宣宗朱瞻基为何要火烤亲叔朱高煦?剖析汉王朱高煦的造反之路虽然朱高炽拼命求情保住了朱高煦的性命,但是他在皇宫里却是待不下去了。暗地里藏着兵器还说自己不想造反,谁会相信呢?朱棣...
2020-08-28 11:58:07明朝从开国皇帝朱元璋起,到末代皇帝崇祯止,一直都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因此科举考试(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高考)从未间断过。在明朝进行“高考”的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许多轶事。现辑录如...
2020-07-14 11:00:17柳如是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她个性坚强,正直聪慧,魄力奇伟,声名不亚于李香君、卞玉京和顾眉生。柳如是名隐,字如是,小字蘼芜,本名杨爱,因读辛弃疾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
2020-07-14 11:00:17才子佳人,别看古代文人墨客最好狎妓享乐,许多名妓备受追捧,冠以“才女”之名。但风月场所的“妓”到底是不入流的玩意儿,没有谁愿意沦落风尘,哪怕成为“才女”。...
2020-07-14 11:00:17导读:朱高煦造反没被杀,却脑子抽筋给皇上来了个扫堂腿,连累10个儿子全被杀。以前读了当年明月的历史,总感觉那里面的历史人物棱角分明,似乎很好分辨,或许这不是,当年明月先生有意为之,只是想让...
2020-07-14 11:00:17导读:明朝末年地图分享,明朝末年战火不断明军惨败,明末疆域丢失了多少?明朝末年战火纷纷,天灾人祸,曾经叱咤风云的大明王朝即将退出历史舞台。明朝末年都有哪些内忧外患?明朝末年土地丢失严重...
2020-07-14 11:00:17高琼是北宋时期大将,生的威武勇猛,所以少年时代就离家从军,现在北周军队当兵,后过渡到大宋,在宋朝历龙直指挥使、保大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忠武军节度使。琼祖籍燕地,父亲高乾追赠为尚书令、冀国公,高家在五代的时候迁居到后来的居住地亳州蒙城。高琼曾
◆武惠妃为什么深得唐玄宗喜爱?从史书中究其原因 ◆司马懿诛杀曹氏宗族五千余人,为何曹操的老部下选择无动于衷? ◆明朝“高考”的哪些趣事儿:加试“体育”,还有人因为名字丢了状元 ◆大秦帝国之裂变和大秦赋,《大秦帝国之天下》为什么改名成了《大秦赋》? ◆一代始皇帝到底有多伟大?都做了哪些贡献? ◆秦始皇陵为何至今不敢挖 隐藏着什么惊天秘密 ◆唐肃宗李亨章敬皇后为何只活了18岁?唐代宗生母介绍 ◆柴荣是什么朝代的,为什么能当上皇帝,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