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朱棣有几个儿子,朱棣儿子都有什么结局?朱高炽病死、朱高煦被烤死、朱高燧善终,永乐大帝朱棣有四个儿子,长大的有三个,分别是长子朱高炽、二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四子朱高爔幼年夭折,朱棣的其他三个儿子都挺有能力。
朱棣过世之前,将皇帝之位传给了长子朱高炽,史称明仁宗。明宣宗朱瞻基是个厚道人,对自己的两个叔叔朱高煦和朱高燧毕恭毕敬、礼待有加。
怎奈,“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
朱瞻基的二叔朱高煦性情顽劣、暴躁易怒、刻薄寡恩、野心勃勃,从小便是个问题儿童。根据《明史·朱高煦传》记载:洪武时期,召诸王子学于京师,朱高煦不愿学习,所以明太祖非常讨厌他。
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而朱高煦则随军出征。
靖难的四年时间,应该是朱高煦人生最高光的时期。这期间他多次解救朱棣于危难间,使得朱棣能够转败为胜。如果不是他,靖难的历史就要改写了。面对他如此勇猛的表现,再想想身体不好的老大朱高炽,朱棣曾对朱高煦透露有意立他为储君。
“勉之!世子多疾。”(《明通鉴·卷十三》)
朱棣的这句话毫无疑问加深了朱高煦内心夺嫡的想法。
“靖难之役”结束后,朱棣登基为帝,还是封了朱高炽为太子、朱高煦为汉王。本来朱棣内心是想立朱高煦的,毕竟朱高炽身体不好,太过肥胖。而老二朱高煦则不同,孔武有力,像他。但碍于长幼有序的嫡长子继承制度,朱高炽又一直小心谨慎没有犯错,所以最终朱棣还是立朱高炽为皇太子。当然了,朱高炽能上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朱棣喜欢他的长子朱瞻基。
而朱高煦对朱高炽被立为太子一事十分不服,当时朱高煦迟迟不去就藩,从永乐二年到永乐十四年间,朱高煦更是多次谋划夺嫡,行事放纵。甚至私自挑选卫士,招募精兵。后来明成祖朱棣对他的行为忍无可忍,将他囚禁起来,并准备废他为庶人。在太子朱高炽的恳求下,朱棣才作罢。
永乐十五年,朱高煦终于离开京城前往封地,虽然不服,但又不敢公然和凶悍朱棣唱反调,只好潜伏在暗中等待翻盘的机会。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在北伐回军途中去世。太子朱高炽继位,是为明仁宗。没有了父亲的压制,朱高煦再次动起了歪心思,当时他的儿子朱瞻圻就在京城,其便让儿子窥视朝廷举动,还派遣心腹进京,伺机作乱。
明仁宗虽然肥胖,但心思很灵活,他很清楚自己这个二弟的心思,所以朱高煦并没有得逞。不过,明仁宗并没有怪罪他,反而召他进京,增加俸禄,还赏了好多宝物。之后才让他返回封地。
可是,大哥的以德报怨,并未感化疯狂的朱高煦,到了这时候朱高煦夺位之心仍然不死,
正所谓“皇天不负有心人”,明仁宗登基不到一年便驾崩了,这下可把朱高煦高兴坏了。
朱高煦心想,现如今新皇帝朱瞻基羽翼未丰,朝中人心未定,趁此政局不稳之时举兵造反,一定能马到功成。正所谓斗不过老爹和大哥,如今你这个小侄儿我总能欺负一下了吧?
于是1426年8月,朱高煦学这当初朱棣的模式在封地造反,想再来一次“靖难之役”。朱瞻基一听说二叔反了,本着叔侄情谊,本不想兵戎相见。于是便写信给二叔,劝他回头是岸,可是朱高煦反倒认为朱瞻基软弱,愈发的跋扈。
永乐中信谗,削我护卫,徙我乐安。仁宗徒以金帛饵我,我岂能郁郁居此!汝归报,急缚奸臣夏原吉等来,徐议我所欲。”
朱瞻基没办法,于是便率领大军御驾亲征。朱瞻基可不是建文帝,他是真的猛,一路所向披靡,很快杀到了朱高煦的封地,朱高煦手下众将眼见大军压境竟然不战而降,朱高煦也只能束手就擒,整个造反犹如一场家庭闹剧般荒唐。
朱高煦投降之后,被朱瞻基软禁在北京的行宫之中。虽然朱高煦被软禁,但是朱瞻基并没有怠慢自己的二叔,朱高煦吃穿用度依旧是王爷的规格。
只可惜朱高煦不知悔改,竟然在朱瞻基探视自己时故意将其绊倒,导致朱瞻基险些被摔死。
怒不可遏的朱瞻基,新仇旧恨一起算,命人用三百斤的铜缸将朱高煦扣住。然后在铜缸周围点火,燃烧木炭,活火将自己的亲叔叔烤死在铜缸里。烤死朱高煦后,明宣宗将朱高煦的所有儿子,包括之前被明仁宗派去凤阳给明太祖朱元璋守陵的朱瞻圻全部处死。
相比于不识时务的朱高煦,朱瞻基的三叔朱高燧就聪明多了,虽然朱高燧是朱高煦谋反的参与者,但是他主动向朱瞻基请罪,最终获得了原谅,不仅保住了赵王的爵位,还使自己的子孙免于一死。当然,这三叔朱高燧也不是什么安分的人,朱棣生前“与汉王高煦谋夺嫡,时时谮太子”,算是朱高煦的帮凶之一。
特别是永乐二十一年朱棣有一次病危,护卫指挥孟贤等人,勾结钦天监官王射成和内侍杨庆养子伪造诏书,密谋毒害朱棣,拥立赵王朱高燧为帝。结果事情泄露,朱棣问朱高燧这件事是不是他主使的,给朱高燧都吓傻了,幸亏当时还是太子的明仁宗朱高炽帮着解释,说这件事肯定不是弟弟安排的,这才救下了朱高燧。
后来,朱高煦谋反,朱高燧同样跟着参与了。事后尚书陈山曾建议朱瞻基捉拿朱高燧,理由是此前朱高燧曾与汉王朱高煦密谋过夺嫡。现在不捉拿他,不敢保证日后他不会谋反。但朱瞻基并没有采纳陈山的意见。
“先帝友爱二叔甚。汉王自绝于天,朕不敢赦。赵王反形未著,朕不忍负先帝也。”
朱高燧也是个明白人,赶忙自己主动要求“乃请还常山中护卫及群牧所、仪卫司官校”。明宣宗看三叔很上道,也不好意思做的太绝了,于是“宣宗命收其所还护卫,而与仪卫司”。
宣德六年(1431年),朱高燧去世,享年50岁。葬安阳县寿安山,谥号简王,由次子朱瞻塙袭封。可以说老三朱高燧因为自己的野心小最后也得以善终,赵王爵位也一直由他的子孙后代世袭,一直到南明小朝廷还存在。比起他二哥,朱高燧的下场好得多。
当然,这也多亏了大侄子朱瞻基是个厚道人。都说无情最是帝王家,朱瞻基对自家人则算得上是有情有义了。
《燕云台》这部剧虽然主要是讲述辽朝萧太后的故事,但大家依然非常有兴趣,其实萧太后在历史上是一位非常厉害的人物,辽朝在她的引领下,开创了最鼎盛的一段时期。所以《燕云台》的播出,应该会...
2020-11-23 15:51:58乾隆皇帝一生有17个儿子,但是比较出名的儿子只有两个,一个十五阿哥永琰,也就是后来嘉庆皇帝;另一个是五阿哥永琪,不过五阿哥出名的方式不一样,是通过电视剧出名的。乾隆还有一个最尴尬的儿...
永璂 2020-11-23 12:07:40高琼别称高卫王、高烈武、高太尉,是北宋著名将领。高琼虽然不识字却有很高的军事能力,屡次为宋朝建立功勋。一生主要成就就是屡从征伐,澶渊之战退敌,公元1006年,高琼病逝,享年72岁,追赠侍中、...
高琼 2020-11-21 16:43:02东汉史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九岁能文,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前后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穷究九流百家之言。建武三十年,其父班彪卒,自太学返回乡里,居忧时,在班彪续补《史记》...
班固 2020-11-17 16:56:39导读:多尔衮的婚姻生活是怎样的,为什么多尔衮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多尔衮是清朝历史上一位威名赫赫的人物,他一生有三次机会登上皇位,第一次是天命汗努尔哈赤临终之际,据说是将汗位传给了多...
2020-11-16 11:07:25明朝从开国皇帝朱元璋起,到末代皇帝崇祯止,一直都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因此科举考试(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高考)从未间断过。在明朝进行“高考”的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许多轶事。现辑录如...
2020-08-28 10:50:01柳如是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她个性坚强,正直聪慧,魄力奇伟,声名不亚于李香君、卞玉京和顾眉生。柳如是名隐,字如是,小字蘼芜,本名杨爱,因读辛弃疾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
2020-08-28 10:50:01才子佳人,别看古代文人墨客最好狎妓享乐,许多名妓备受追捧,冠以“才女”之名。但风月场所的“妓”到底是不入流的玩意儿,没有谁愿意沦落风尘,哪怕成为“才女”。...
2020-08-28 10:50:01导读:朱高煦造反没被杀,却脑子抽筋给皇上来了个扫堂腿,连累10个儿子全被杀。以前读了当年明月的历史,总感觉那里面的历史人物棱角分明,似乎很好分辨,或许这不是,当年明月先生有意为之,只是想让...
2020-08-28 10:50:01导读:明朝末年地图分享,明朝末年战火不断明军惨败,明末疆域丢失了多少?明朝末年战火纷纷,天灾人祸,曾经叱咤风云的大明王朝即将退出历史舞台。明朝末年都有哪些内忧外患?明朝末年土地丢失严重...
2020-08-28 10:50:01高琼是北宋时期大将,生的威武勇猛,所以少年时代就离家从军,现在北周军队当兵,后过渡到大宋,在宋朝历龙直指挥使、保大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忠武军节度使。琼祖籍燕地,父亲高乾追赠为尚书令、冀国公,高家在五代的时候迁居到后来的居住地亳州蒙城。高琼曾
◆武惠妃为什么深得唐玄宗喜爱?从史书中究其原因 ◆司马懿诛杀曹氏宗族五千余人,为何曹操的老部下选择无动于衷? ◆明朝“高考”的哪些趣事儿:加试“体育”,还有人因为名字丢了状元 ◆大秦帝国之裂变和大秦赋,《大秦帝国之天下》为什么改名成了《大秦赋》? ◆一代始皇帝到底有多伟大?都做了哪些贡献? ◆秦始皇陵为何至今不敢挖 隐藏着什么惊天秘密 ◆唐肃宗李亨章敬皇后为何只活了18岁?唐代宗生母介绍 ◆柴荣是什么朝代的,为什么能当上皇帝,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