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王允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平三年(192年)四月二十三日清晨,汉献帝大病初愈,群臣前往拜谒祝贺。司徒王允借机煽动吕布,在途中杀死了权倾朝野的董卓,他当众宣布了董卓的罪状,并“夷三族”。长安民众奔走相告,欢欣鼓舞。王允因此“录尚书事, 总朝政”。
不到两个月,董卓余党李傕、郭汜攻破长安,吕布败逃,王允被杀,什么原因导致王允在人生巅峰迅速跌落神坛,最终招致杀身之祸呢?
骄傲自负 渐失人心
以王允而言,他得势后,被胜利的假象所迷惑,骄纵踌躇, 刚愎自用,“自谓无复患难”。《后汉书·王允传》记载:“允初议赦卓部曲,吕布亦数劝之。既而疑曰:‘此辈无罪,从其主耳。今若名为恶逆而特赦之,适足使其自疑,非所以安之之道也。’”说明王允对西凉部曲的处置犹豫不决,造成董卓旧将人心惶惶,狐疑不定。
王允对外不善处理矛盾,对内割裂执政团队。在诛董谋划中,尚书仆射士孙瑞和吕布功不可没。王允在事成之后,将殊功据为己有,引起士孙瑞的不满。而王允对吕布“而素轻布,以剑客遇之。布亦负有功劳,多自夸伐,既失意望,渐不相平。”王允的所作所为,导致原本拥戴的官员“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误判形势 坐失良机
其实,王允有三次救赎的机会。董卓倒台后,国家秩序混乱,经济百废待兴,官民惶恐不安,当务之急是拨乱反正,制定解决西凉部曲的方案,挽救危如累卵的东汉政局。王允受献帝倚仗,政治清明,深得人心,有着一手好牌。
可是,王允在处理西凉部曲的问题上却连出昏招。李傕和郭汜曾遣使乞赦,王允以“一岁不可再赦”为由,拒绝了西凉部曲的和解请求。王允固执地实行不赦免,不捕杀的策略,无疑加剧了西凉部曲对朝廷不信任。
对此,历史学家柏杨曾评价:“王允发疯的程度不亚于董卓,他相信他的智慧超人。只因为文武殊途,变现的方式所以各异”、“他创造了汉王朝复兴的契机,不仅不能把握,反而把汉王朝拖向谷底,使人民遭受更长的痛苦。在影响上,王允跟董卓相等,都罪大恶极。”柏杨从现代人的角度评价王允有些极端,但在客观上王允对局势的把控确实远逊董卓。由于他对严峻的形势缺乏应有的判断力,错失了和平解决西凉部曲的最佳时机,第一次机会就这样白白浪费了。
自以为是 二失机会
董卓能够操纵东汉政局长达三年,关键在于军队,反观王允,他恰恰缺乏军队的支持。当时存在着两支军事力量,一支是残留的西凉部曲,当初董卓入主中原,“乃使东中郎将董越屯黾池,中郎将段煨屯华阴,中郎将牛辅屯安邑,其余中郎将、校尉布在诸县,以御山东。”从布局看,西凉部曲不仅分散,而且扼守要冲,王允要想一举拿下西凉部曲实属不易。
另一支是讨董的关东军,这些军队名义上是东汉正规军,实质上是军阀率领的私人武装,根本不认王允这个老大。
王允手中为数不多的禁军,大多是董卓旧部。他为诛董卓全家,曾派皇甫嵩带兵攻打郿坞,皇甫嵩只带了自己的旧部前往,并未动用长安禁军,这一细节足以证明东汉和王允缺乏起码的自卫能力,形势岌岌可危。
面对紧迫的局势,王允一厢情愿地提出对西凉部曲采取“议罢其军”的措施,大臣表示反对,有人建议:以皇甫嵩为将,代表朝廷“就领其众, 因使留陕以安抚之。而徐与关东通谋, 以观其变。”这么做既表明了朝廷的态度,又能安抚西凉部曲,能够扭转当时的不利局面。可是,他认为关东义军“皆吾徒”,朝廷示好西凉部曲,会引起双方猜忌,对此表示反对。王允没能抓住命运垂青的第二次机会。
火上浇油 谣言四起
董卓掌权时,很赏识蔡邕,曾“一月三迁其官,拜为侍中,甚见亲厚“。其实蔡邕是迫于董卓的压力才“折节”入朝为官。董卓死后,蔡邕感念其知遇之恩,“言之而叹,有动于色”,王允见状,斥责蔡邕是董卓一党,“收付廷尉治罪”,蔡邕为完成汉史,“乞黥首刖足”,郡臣“多矜救之”,也没能挽回蔡邕横死牢狱的命运。
西凉部曲对蔡邕冤死深受震动,自认必定难逃制裁。“时,百姓讹言,当悉诛凉州人,遂转相恐动。其在关中者,皆拥兵自守。更相谓曰:‘丁彦思、蔡伯喈但以董公亲厚,并尚从坐,今既不赦我曹,而欲解兵,今日解兵,明日当复为鱼肉矣。’”蔡伯喈说的正是蔡邕。连对董卓篡逆言行屡有谏止的蔡邕都受到无辜株连,西凉部曲原本就对朝廷“解兵”的意图表示怀疑,如今王允无端杀死蔡邕,西凉部曲军心思变,人人自危。他们对王允相当仇视,矛盾逐渐公开化。
此时,牛辅的谋士贾诩向李傕和郭汜献策:“京师不赦我,我当以死决之。若攻长安克,则得天下矣;不克,则抄三辅妇女财物,西归乡里,尚可延命。”两人听闻,茅塞顿开,“星夜西行”,和樊稠、李蒙、王方等西凉诸将合兵十多万,共同奔赴长安。
用人不当 三失机遇
在汉朝,左冯翊、右扶风和京兆尹并称“三辅”,掌管着京畿附近的两个郡,是拱卫帝都安全的屏障。王允掌权后,命同郡人宋翼和王宏分别出任左冯翊、右扶风,可以说这两人手握兵权,责任重大,是长安最后一道防火墙。
李傕进攻长安,“惧二郡为患”,他假传圣旨征调二人。宋翼软弱无能,认为“王命所不得违”,打算听从调遣,王宏判断出李傕的意图,派人约宋翼共同攻打李傕,宋翼立刻反对。王宏自认独木难支,也毫无作为。不久,李傕将两人擒杀,扫除了攻打长安的后顾之忧。可见,王允用人唯亲,结果“将熊熊一窝”,这锅得他自己背,最后的机会就此丧失。
6月1日,叛军围攻长安,吕布势单力孤,力战不支。关东义军拥兵自重,对叛军并不追击。八日后,长安城破。叛军入城后,杀人泄愤,“公卿百官吏民战死者且万人,天下大乱”,策划参与刺杀董卓的王允、黄琬、鲁旭被杀,且“皆灭其族”。因为王允是并州人,李傕、郭汜等“ 因忿怒并州人”,“并州人其在军者男女数百人,皆诛杀之”。王允接连失误,被现实无情打脸,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引发的叛乱将东汉推向了覆没的深渊。
导读:清朝八旗是谁创建的?朝廷大臣遇到旗主要不要行礼?准确的说清朝能够担任八旗旗主的一般都是努尔哈赤的后代或者舒尔哈齐(努尔哈赤胞弟)的后人,因为八旗是他们一手创立的。八旗制度其实...
2020-11-13 15:40:18王允为什么没有拯救大汉王朝。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王允(137年-192年),字子师,太原祁人。东汉末年大臣。王允出身官宦世家。他十九岁就开始任公职,壮年时任豫州...
2020-09-28 10:36:46对清朝花木兰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中国一直存在着重男轻女的思想,尤其是在古代尤为严重,但即使是在这种男尊女卑的社会背景下,也诞生了不少的奇女子...
2020-09-28 08:18:19公孙胜在108将中排名第四,绰号入云龙。不过公孙胜在梁山所做之事,让他的“好汉”之名颇受争议,因为他曾两次出走梁山。第二次离开更是下定决心,不再回头。其实公孙胜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他劫...
2020-07-20 17:33:31每年的六月,对于全国的无数考生和家长来说,都是个紧张的季节。十年的寒窗苦读,每一名学生都期望着能金榜题名,鱼跃龙门。在宋朝其实同样有高考,比如科举,比如从军入伍考试等等,据说,考试的过程...
2020-07-07 17:47:11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永璘为什么是乾隆最不喜欢的儿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乾隆总共17个儿子,算是比较多了,但晚年没有出现九子夺嫡的悲剧,嘉庆皇帝顺利的继位。这...
2020-09-27 16:01:11ldquo;黑洞是时空曲率大到光都无法从其事件视界逃脱的天体”。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916年,德国天文学家卡尔...
2020-09-27 16:01:11ldquo;春秋”的由来给大家详细说明一下,快点来看看吧。“春秋”是战国人自己这么叫的。战国人的史学年代观相比春秋人略有变化。春秋人把春秋前的时期划分为夏、商、周,...
2020-09-27 16:01:11还不知道:古代阴阳师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曾经一款《阴阳师》的游戏,让人们对于阴阳师这个神秘的职业有了极大的兴趣。不了解的人可能以为这只是游...
2020-09-27 16:01:11张元吉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三国时期可谓是英雄辈出,不管是曹操、关羽、诸葛亮等等都很令人佩服,而三国时期留下的后代一直有延续到明朝的,有位三...
2020-09-27 16:01:11高琼是北宋时期大将,生的威武勇猛,所以少年时代就离家从军,现在北周军队当兵,后过渡到大宋,在宋朝历龙直指挥使、保大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忠武军节度使。琼祖籍燕地,父亲高乾追赠为尚书令、冀国公,高家在五代的时候迁居到后来的居住地亳州蒙城。高琼曾
◆戚夫人人彘复原图,来看被做成人彘的戚夫人到底有多惨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分别指的是谁 教你顺口溜快速记忆法 ◆明朝“高考”的哪些趣事儿:加试“体育”,还有人因为名字丢了状元 ◆大秦帝国之裂变和大秦赋,《大秦帝国之天下》为什么改名成了《大秦赋》? ◆柴荣是什么朝代的,为什么能当上皇帝,怎么死的 ◆马陵之战:魏国跌落神坛,齐国获胜崛起,秦楚渔人得利 ◆福金帝姬被金人虏去后三天未出牙帐是真的吗? ◆司马懿诛杀曹氏宗族五千余人,为何曹操的老部下选择无动于衷?